轉載自傾蓮池博客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 

一切有為法
如夢幻泡影
如露亦如電
應作如是觀
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金剛經》

學佛之初

時光流逝,縱觀學佛歷程,有時深感自己以前走了不少彎路。以前一直認為還年輕,多修各種法,打好基礎,再選擇合適的法門,一門深修。常和很多佛友聊天,有的學了十年、二十年,甚至三四十年的……學佛資歷深淺皆有,都遇見過。

然後發現,目前學佛的群體,可簡單一分為二:求世間福報;求開悟解脫。我所在的寧瑪派傳承中,眾金剛師兄每天主要共修都是修加行,打坐,聽上師講法。大家一起討論的都是心性的觀修,打坐的要點。如何修持上師的訣竅,以證悟空性。這是每次共修的重點,其他皆是次要的。其余時間,是每周參加一次放生、掛經幡等積累資糧的活動。

另一個是在天津印心精舍,參加心中心法灌頂時,眾師兄也是發心殊勝,只為解脫而來,不求人天福報。齊志軍老師在灌頂完畢之後,以其通宗通教的智慧,一一回答在場師兄的提問,言語幽默風趣,時而如和風細雨,時而似風雷電掣,禪機屢現。

學佛之目的,本應是為了脫生死,出離三界,再回入塵牢,度化一切有情。但今人根機、福報皆不足,多是在資糧道、加行道上用功,有的是修一輩子,還處在資糧道、加行道的階段。最平穩的方式,自然是福慧雙修。這是非常適合在家人的修法方式,出家人可以一直閉關禪修。但在家人不行,還需要謀生,需要照顧家庭,工作事業不順利,都會擾亂道心。

修福不修慧

《雜譬喻經》中說:在迦葉佛時代,佛徒遍及世界。有兄弟二人,都出家做了沙門。二人皆欲成正果。

這兄弟倆平日倒是專心修道,誠心敬佛,只是兩人做法有些不尋常,讓人感到實在未全心全意供佛。哥哥只一心一意坐禪求道,可是從不布施。而那個弟弟雖一心一意布施修福,但又常常破戒,仿佛存心似的。多少年來,二人都是如此。

後來,哥哥因為從釋迦出家而得了羅漢道,但衣衫襤褸,飲食缺乏,飢寒交迫一直在困擾著他。弟弟隨羨慕,他又吃不了哥哥的那種苦,便投生到大像群中,成了一頭像。由於這頭像前世布施修福,此生頗有善緣,它長得威武雄壯,被國王相中,成了國王的寵物。並用金銀、珠寶、瓔珞等把它裝飾起來。

從這個公案中,我們可以知道,修福不修慧,常被古德呵斥為人天痴福。若是修慧不修福,也不圓滿,度化眾生需要資糧,無資糧,談何利益眾生。故世尊福慧圓滿,舉世無雙。

密法中經常講到,以欲勾牽,令入佛智。很多人學佛之目的,多還停留在求健康、財運、家庭、功名等世間法上。這並非不好,佛門有大方便,三根普攝,同入毗盧遮那海。只是若是學佛到一定階段,當開始思考如何解脫的問題,畢竟因果無常,生死迅速。

今人都在求財,而身家幾十億、幾百億的富豪,有的花天酒地,聲色犬馬,或者抑郁症、患重病等,皆有存在。快樂、幸福不僅僅存在於億萬豪宅之內。佛法中有黃葉止啼一說。嬰兒小孩啼哭時,父母用黃葉來給他,說這是黃金。小孩信以為真,便不哭了。但黃葉並非金子。同樣的,密法之中,各種人天福報之修法很多,但對於究竟解脫而言,屬權設之方便。

且先不高談開悟,至少,對於普通人,每天上供下施,誦經持咒,積累資糧之余,常能打坐禪修,或者觀修般若,極有益於心性習氣的調伏,煩惱系縛消減,內心會越來越自在。

僅僅是放生、拜佛等事相修法,可以積累福德資糧。但若想斷除煩惱,轉化心性,甚至解脫,必須禪修。

執念越深,煩惱越重

由於很多人誦經咒,多是為了求願,於禪修一門,了無相涉。故於如何調伏煩惱上,一片茫然。如當你遭遇人生的無常,失戀、親人離去……你如何面對巨大的痛苦?有的是看些基礎的雞湯類文章,這仍然是未入門。曾幾何時,佛法被一些人當成了心靈雞湯,作為激勵人的安慰劑。

而真正調伏煩惱情緒的,是什麼?是止觀。智者大師雲:止乃伏結之初門。觀是斷惑之正要。看一些古德傳記,他們多是花大量的時間在禪修上,從而獲得了解脫。

說起煩惱,有些朋友,失戀之後痛苦非常,簡直成了淚人。我雖多番勸告,終無解。以前常遇到一些失戀的女生向我傾訴,或者想找妙心師兄的。妙心師兄不是傳說中的月下老人,也不是密宗裡的作明佛母,伎藝天女,你找他他也解決不了。因為一段姻緣之開始、結束,是有一定定數的,或者說是業報使然。唯有修法,積累功德福報才能轉變此業力。

我以前也失戀過,我知道其中的問題所在。有朋友失戀久久,仍然走不出來時,日日哭泣時,我一再勸解她,你陷入了自己編造的故事場景裡,你的心一直停留在過去的畫面中。你的難受痛苦,是自己的執念引起。打個比方——

張三和李四吵了一架。李四回家後,和妻子孩子去看電影了,過得非常愉快。而張三一回到家,越想越生氣,吃不下飯,晚上因憂愁失眠了。

我從粗細兩重緣起去分析。粗分而言,張三的生氣不安與失眠,都是李四引起的,誰讓他罵張三?從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,確實如此。但在此如電影畫面一般,暫停!時間在此定格。真是的李四引起嗎?張三越想越氣的時候,李四在看電影。張三失眠的時候,李四呼呼大睡,與他有何關系?

是什麼引發張三的煩惱?是他那相續不絕的心念!或者說是妄念。他的心還停留在白天與李四吵架的場景,還不斷回想那個畫面,越想越不安,越想越煩躁。所以從細分而言,是張三自己讓自己憂愁煩惱,是他的心念引發的一系列內心畫面和情緒。

曾有一對夫妻,愛之深,共度了許多歲月。某一年丈夫去世。但過了幾十年,每當妻子想起丈夫,仍淚流滿面,深深地懷念。後來她遇到一位禪師,禪師笑著說,你懷念的是自己的心念、回憶。你丈夫早已轉世,但你長處在自己編造的心靈畫面中,與心中構想的他共度了一個又一個春秋。

回想一些年前,我對學車有恐懼的情結。一想起去練車,要看教練的臉色就心煩意亂煩。但是有一天,我突然驚覺,我想起其他事情時,如明天要去游泳,後天聽某位講授的講座,怎麼不感到焦慮?也就是我一旦陷入心中這個妄想的畫面中,負面情緒就出現,我若安住在當下,保持正念,恐懼蕩然無存!我自始自終被自己的妄念控制著,卻全然不知。

那時長嘆,人類的痛苦煩惱,豈不是因為妄想所致?後來接觸大圓滿、心中心,有觀照心念的內容,感到非常喜歡,因為以前就經常觀察自己的念頭。且發覺喜怒哀樂就像外衣,我穿著情緒的外衣在如幻的世間走著。禪門有雲,未開悟者,皆是行屍走肉。請問,是誰在拖死屍?!

最近和朋友看了電影《奇異博士》,開始覺得挺有意思的,加入了宗教神秘元素。但後面是美國拯救世界之英雄主義,劇情就老調了。但在此想說的是,我們看電影時,看得入迷,會陷進去。如恐怖片,會因此而感到心跳、恐慌。但現實是什麼都沒有,電影屏幕而已。人類的妄念也是如此,就像電影一般,一旦不覺,一旦執著,陷入妄念的電影之中,便產生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。

如何化解,需要覺察到你正在看電影,正在電影的故事中流連忘返。這種覺察需要修持定力和覺照之力,亦即止觀之力。定力越深,觀照越是穩定。這些並非僅僅用大腦理解,而是根據個人止觀修持之深淺,方能止息、轉化煩惱。佛法本非僅僅意識思維之事,需實修實證。故對於心念,觀照覺知越深,越能擺脫妄念的系縛,越能活得喜悅自在。
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
證悟者常將天空中的雲朵比作人的妄念,晴空比作空性。天空永遠是湛藍晴朗,但因為雲層之遮蔽,很多人看不見陽光,漂流在煩惱與痛苦的世界中,直至盡形壽,乃至生生世世。

蒂帕嬤——當代的阿羅漢成就者

我以前在《當代現證五眼六通的阿羅漢成就者蒂帕嬤女士》一文中介紹了蒂帕嬤女士。她是一個偉大的修行者,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主婦——一位證悟的主婦。以下簡單摘錄幾則她的故事講解。故事引用自《佛陀的女兒》一書。
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
蒂帕嬤四十六歲時,孩子已長大成人離開家,丈夫拉加尼卻突然去世。她徹底垮了。幾年時間蒂帕嬤由於高血壓和心髒病臥床不起,幾乎不能照顧自己和女兒。她覺得如果不能找辦法從悲痛中解脫,她不久也會死。她於是轉向學習禪修,確信這是唯一拯救她的路。

蒂帕嬤接受的是南傳馬哈希尊者的禪修體系。在那裡不到三天,蒂帕嬤就進入定境,睡眠和飲食欲望消失。接下來幾天,蒂帕嬤經歷內觀進階證悟前的各經典階段,接著證到初果時,她的血壓回到正常,心髒悸動次數大大減少。

她從病泱泱的哀傷女人變為平靜,頑強,健康,容光煥發的人。後來,她的經歷頗為神奇。她的導師為了實驗神通的真實性,但自己沒有時間修持神通,於是指定她按照《清淨道論》修持諸神通。

蒂帕嬤修持隱身、一身變雙身、肉身飛行、無火煮食、他心通、游歷天堂地獄、超越時間旅行、宿命通等等。她有時穿牆而過若無其事地來見導師穆恁德拉,或者突然就從毫無一物的空氣中現身,還掌握了所有的五類神通。在修禪那時,她能如意地進入經典的八定之中任何一定,並且在定中停留她所希望的時間。

論其當時神通之厲害,和經典上阿羅漢尊者們的神通無二,如她通過把風元素變為地元素,可以在半空中造出一個建築物。把厚重的元素變成風元素,有時蒂帕嬤和她的妹妹西嬤去見穆恁德拉會突然在他的房間現身,蒂帕嬤偶爾在離開時會穿過關著的門走出去。如果她感到很有玩興,她可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最近的牆壁,直接穿牆走過去。

但後來蒂帕嬤放棄了神通,她堅持認為神通包含我相因此對解脫是一種障礙。導師穆恁德拉也同意這個觀點,他說:“這些神通並不重要,悟道才是重要的。你需要智慧駕馭這些神通。你不要想帶著我相運用這些神通,因為這不是你的。你不能運用神通並且認為正是你很了不起。這不是智慧。”

而本文主要揭示的是,蒂帕嬤關於禪修的教誨。她曾經是一個極度哀傷的婦女,因為禪修,不但徹底擺脫了抑郁,還證了果位。

而她的教導,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,不是閉關專修,而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,你都可以禪修。核心要點是:努力做到對每一剎那的念住(覺知)。

她早期學生瑪拉提是一個寡婦和帶著六個幼年子女的單身母親。蒂帕嬤為瑪拉提設計了可以不離開孩子就修行的課程,例如完全專注於給她孩子喂奶時的感受。正如蒂帕嬤期待的,瑪拉提通過在照料孩子時練習念住證得初果。

在加爾各答,蒂帕嬤一次又一次面對類似情形。蘇地帕提一面照料有精神病的兒子和癱瘓的母親,一面做小生意。蒂帕嬤給予她內觀指導,但蘇地帕提堅持說有太多家庭和生意,無法抽時間禪修。

蒂帕嬤告訴蘇地帕提當她發現自己想著家庭和生意時,要念住於“想”。“眾生永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”蒂帕嬤教導,“唯一辦法是將念住帶到當下正經歷的苦受上,不管它是什麼。如果你哪怕一天裡只能禪修五分鐘,也一定要做。”

另一個印度學生,迪帕克,記得蒂帕嬤和他開玩笑:“哦你從辦公室來,你心裡一定很忙。”然後她命令他改變心。“我告訴她我在銀行上班,要做很多計算,我的頭腦總忙個不停”迪帕克說,“我太忙了,不可能修行。”

蒂帕嬤一點不讓步,堅持說:“如果你忙著,忙就是禪修。當你做計算時,知道你在做計算。禪修永遠是可能的,任何時候都可以。如果你正匆忙趕去辦公室,那麼正念(覺知)於匆忙。”

“她鼓勵學生們利用每一瞬間,強調把正念覺知注入諸如做飯,熨衣服,談話等日常活動。她經常講整個正念之道就是覺知你當下在做什麼。永遠要知道你正做什麼。”

隨時隨地皆可禪修
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
安心走路,也是一種止息煩惱的禪修。放下一切雜念,將心安住在當下的行走和呼吸中,心會越來越安詳和自在。

一行禪師經常講到正念,什麼是正念,按禪修來說,是覺知你當下在做的是什麼,保持這種清明朗然的覺性。南傳有四念處的修法。一般先從粗重的身念處開始。如你每天花十分鐘、半個小時來走路,也可以禪修。

走路也可以禪修?是的!以前讀書時見陳坤舉辦行走的力量,在行走中什麼都不想,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行走上。對於靜坐不得力的,我問過一些南傳師父,他們建議先從動中禪開始。

找一片空地,行走時,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腳心和地面的觸覺上。就這樣走動,心裡不起妄念,而是將心安住行走上,知道自己此時此刻在走路。

其實這種修法,不論什麼地點都可以。如你現在在洗澡,將心放在當下,感受清水碰觸皮膚的觸覺,安住在當下,不斷地保持這個正念。吃飯時,覺知自己在吃飯,知道自己在細嚼慢咽。坐在電腦桌旁,知道自己在敲打鍵盤,背靠著座椅……

或者誦經持咒時,知道自己在念誦,知道自己念的是什麼……不論何時何地,皆可禪修。如那位帶著六個嬰幼兒的寡婦,她不可能去深山閉關。但蒂帕嫲教她專注於給孩子喂奶時的感受,寡婦竟因此修習而證了初果。

經常如此做,保持正念,覺知你當下在做什麼,感受什麼。經過一段時間,你會越來越自在。我以前這麼練習之後,發現生起一種信心,或者說是一種無畏。接著是能擺脫粗重的煩惱,不被粗重的妄念所牽,煩惱逐漸瓦解,內心生起喜悅與自在。

煩惱妄想可分粗、細、微細、極微細等煩惱,越是微細的煩惱,需要越深的三摩地方能斷除。十地菩薩,需入金剛喻三昧,頓斷微細最極微細的二取習氣及業習氣,剎那之間,空異熟識,轉有漏的第八識為清淨的無垢識和大圓鏡智,成就圓滿的佛果。
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
十念法與攝心修法

以前看到學誠大和尚講過,他三年念了40萬遍的大悲咒,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注力。其實這也就是止。平常念佛時,可以都攝六根地念誦,或者按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來念,受益遠遠大於散亂心念佛。

我問過幾個念佛的居士,平常是怎麼念佛。有的說就是這樣坐著念一兩個小時,或者是般舟念佛,一邊走一邊念。我卻發現,她們都沒有攝心念佛,也就是散亂心念誦。這樣散亂念誦,雖然也有功德,但未得廣大深遠之功德。

對於念誦經咒,如念拿摩地藏菩薩,可以按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來念誦。有人問,十念法是不是一口氣念十遍佛號?不是這意思。而是念佛之時,從一數到十,如念一聲拿摩地藏菩薩,心裡數一;再念拿摩地藏菩薩,心裡數二……一直到十,循環往復。

核心要點是念得清清楚楚、數得清清楚楚,聽得清清楚楚。如果中間起妄念了,不知道念到哪了,要重來,從一開始數。剛開始妄念會很多,但久而久之,會越來越專注。會生起禪悅法喜,但不可執著。久之亦可功夫成片,甚至入三昧亦有可能。

持咒也可以這麼念誦,若是咒語太長,不方便數,可以心念耳聞。將你的心攝在聽聞念誦的聲音上,不要讓心散亂。很多人雖然念佛很多年,但不知道用功之要點,散亂念誦,或者堆積數量,不得深廣之利益。如果能按十念法,或者都攝六根念誦,以佛號替妄念,久而久之,與佛菩薩甚深相應,其功德利益,不可思議。

古德有言:“修行無別修,只要識路頭;路頭若識得,生死一起休。”目前學佛的人很多,學得好的不多,關鍵還是在是否識得路頭——用功的地方。一旦找到功夫的著力點,則事半功倍,不走冤枉路。有位師兄說的,二十多年,見了幾百位上師,供養了幾百萬,兜了一圈,回到了原點。開始重新上路。

如果他最初能認定一個法門來修,堅持了二十年,現在會是怎樣?修持咒語,你可以念誦很多咒語。但是雜亂無章,效果肯定不如按次第來修。而雖然精進念誦,如有的人念了千萬、幾千萬遍咒語,但別說成就,效驗尚且不足。

持咒成就的關鍵和著力點在哪?每天精進持咒就能成就?為何持咒多年的人,成就的影子都見不到?成就必有成就的方法,只是時代變遷,眾人丟失了其悉地之鑰匙和訣竅。唐朝智通法師,他設置千臂千眼觀音菩薩壇城,連續壇前修持二十一天。此法二十一天為一期,每天早晚持戒虔誠念誦,禮拜觀音菩薩。二十一天時,觀音菩薩化作阿難形像現前,他獲得了成就。

心中心法中,元音老人一直強調的用功要點,是座上持咒心念耳聞,座下觀照心念。如此用功,千座之內,開悟有期。

說回南傳蒂帕嬤的修持要點:努力做到對每一剎那的念住(覺知)。這是心性修持的內容,若是世間法的修持呢?如世人的求願、求長壽、求財富,皆有用功要點,若能切中其核心,直取善果。願吉祥!

 
蒂帕嬷的禅修与修行的用功要点
 
修行無別修,只要識路頭;路頭若識得,生死一起休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常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