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提示:本文轉載自善友籌的博客 ,原文鏈接地址為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16532ae500102x4ea.html
鬥山地方離城四十余裡,接壤龍塘、八字橋等圖,有一水墩,依山環水,茂林修竹……永為放生處所。
——康熙八年禁約碑
近些年,無錫鬥山因《禁約碑》、《放生池碑》和《永禁碑文》三塊生態保護古碑而知名。無獨有偶,距離300多年前“永為放生處所”不遠的地方,現在是“放生大王”安笑明的工作所在地,就是鬥山關帝廟。
鬥山關帝廟,被譽為江南最靈財神廟,目前正在重建。無錫市錫山區祥雲慈善基金會坐落於此,理事長安笑明是一位佛居士。今年51歲的安居士,精神健朗,面容和善。安居士從2008年學佛以來,開始放生,堅持至今九年了,放生數千萬元,因此被稱為“放生大王” 。
安居士,60後,土生土長的無錫人。小時候家裡比較苦,18歲工作,25歲開始創業,辦公司,做了很多行業,起起落落。他說:“搞企業、搞生產很糟糕,從二十七八歲開始身體不好,壓力很大。”一度得了抑郁症。
三十幾歲快到四十歲的時候,幾位至親長輩去世,對他打擊很大,那時他深感生命無常,接觸佛法,剛開始燒燒香,屬於佛學愛好者。2007到2008年,安居士認識一位高僧大德,在很短時間幫他解決了身心的壓力問題。2008年他正式學佛,修行地藏法門,放生也是從這一年開始。2015年底,安居士創辦無錫市錫山區首家佛教基金會——祥雲慈善基金會,繼續他的放生,且不限於此。
放生是修行,也是我的生活方式
是什麼機緣促使您放生?
我們學佛修行有六個方面:吃素、誦經、拜懺、放生、行善、念佛,放生是修行的一個方面。2008年剛開始放生是一個嘗試。因為我們無錫這邊水多,北方有些地方水少,放生不方便,所以人家請我們代為放生,這樣我們放生就多起來了。
放生最多一次是多少?
幾十萬(元)。
主要放生什麼?
魚類和泥鰍。魚主要是家魚,偶爾也放生一些珍貴的魚,比如河豚魚。我們不放生外來物種。
放生是怎麼做的?
我們有專業的放生隊,從魚市場批發,後來到產地(養殖場)買生,比較便宜。然後放到(京杭)運河、太湖、長江,放生之前念經。放生隊有十幾人,人數不固定,都是佛友,義工性質。我們都有分工,有負責買生、收善款、運輸、放生等。
我們是科學放生,什麼季節適合放生什麼?什麼種類放什麼地方?像泥鰍是四季都可以放生,要放到有淤泥的地方、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。因為魚現在捕撈比較多,現在基本不在太湖放生,我們放到長江去,像四大家魚,這樣做比較好。我們選當地的魚,不會放生外來物種。
您說的科學放生,還有什麼經驗?
我們會到產地去(買生),不讓魚受二次痛苦。因為從魚塘裡買,一次稱(重),然後就放生了。到市場買的魚可能已經被稱了好幾次。魚被稱,離開了水,就會有痛苦。(所以魚會那麼掙扎)。所以去產地買生,可以減輕它們的痛苦。
您放生八九年這麼長時間,印像最深、觸動最大的一次是什麼情況?
每次放生的經歷都不一樣,剛開始放生很辛苦、很累,下雨、下雪也去放生。有時為了找隱蔽的放生地點,抬著(裝魚的)箱子走很遠的路。我們放生就放了,也不做宣傳。慢慢地,參與的佛友多了,口口相傳,全國各地都有人請我們放生。最近經常放生(泥鰍)和四大家魚。
我現在把放生作為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,沒有刻意地去做。放生就是救渡,培養慈悲心。每次放生都是累積(福報)。
外界有說法,放生做得不當就是殺生。因為放生會產生黑色利益鏈,佛弟子有放生的需求,就會人去捕捉鳥、龜等迎合這種需求,在這個過程中,因為放生就會大量動物被捕捉而死亡。您怎麼看?
首先我們放生的起心動念是善的,放生是為了救,我們沒讓人去抓,我們是看到才買來放生的。
第二,那些魚不管你放不放生,都養在那裡,不是為了我們放生而養的。養殖業是為了吃而養的。放生的魚跟整個魚(業)的產量相比,九牛一毛,不成比例。
第三,如果你是魚,你是願意被放了好,還是被人宰了吃好?你可以想像一下。魚本來好好的,適應的是魚塘的生活,並不適應長江的生活(環境)、野外的生活(環境)。你說的也有道理。但是它在池塘肯定呆不了一年,就會被抓起來,被放在刀下,再到鍋裡。你覺得這樣好,還是讓它在野外自然死亡好?
第四,現在野生的魚越來越少,長江幾乎沒有魚了,太湖也沒有多少了,運河裡也是。我們的水幾乎都變成死水了,快沒有生命生存的空間了。只看到放生利益鏈的一面,太狹隘了。
這些年往長江放生了多少噸魚?
我們放了就放了,沒有統計數量。
一開始就是在長江放生嗎?
一開始是太湖、運河。後來太湖藍藻爆發,加上有人捕撈,我們就換地方放生。
您認為放生對自然環境有改善嗎?
改善是有的,改善多少我們不知道。長期放生,積累下來,肯定對環境有好處的。
您覺得放生過的河流水質有變化嗎?
我們在現代文明的力量面前非常渺小,所做的事(放生)起到的只是像征意義,讓社會看到還有人在關心環境,關愛生命。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環境,我們只有改變自己,盡微薄的力量去做。
這些年放生遇到什麼困難?
各種各樣的困難很多。比如有時放生的時候,等著捕撈的人很多,我們就要轉移地方。有的時候,我們放完了,他們來捕撈,就要勸阻。為了放生的地點,我們不停地找,要走很多地方,帶著魚車到處走,找安全的地方放生。
您怎麼看“護生”?
護生是非常重要的,它本身是放生的重要環節。我們放完生,還要護生。比如我們會去把湖裡、河裡被偷偷放進去的地籠拿出來,(取出)地籠這個事很辛苦,也很危險。特別是天冷的時候要下水。不管碰到什麼,需要我們的,我們就慢慢做吧。(地籠一節一節很長,能網住不少魚。)我們把地籠裡的魚都放生。
地籠裡一般是野外的魚,您解救過什麼珍稀的魚類嗎?
沒有印像。大都是常見的魚。
除了地籠,您在野外見過捕魚的網、迷魂陣嗎?
見過,很多,這很可怕,天羅地網,(魚)無路可走。
您看到了那麼多天羅地網,有什麼舉動?
特別難過。
有沒有動手拆網?
很多是漁民的,不能拆。(這些網都是非法的,可以打漁政電話舉報。)
看來您對太湖、長江這些區域都很熟,那您覺得這些水域的生態環境怎麼樣?
我感覺整體環境比以前好一點。
是哪方面好一點?
水質變好了點。
您印像中有什麼地方的水比較清澈?
沒有。
在您小時候,河裡的水怎麼樣?
那時候水太好了,直接喝。我們挑回來放水缸,用來淘米、做飯、洗菜。
您記得小時候魚多嗎?
多。一下雨,很多魚自己游到水溝裡。青蛙、鳥、泥鰍、魚……多得很。
慈善的本質是回歸自然,回歸生命的源頭
您現在還在做企業嗎?
在做,很少管了。現在主要精力在做祥雲慈善基金會。
具體做哪些工作?
祥雲慈善基金會剛開始做,事情非常多,包括恢復關帝廟、開展新項目、還有籌款等。
從做企業轉到做慈善,經營企業和經營基金會,您覺得有什麼不同?
做基金會是為了別人,做企業是為了自己。創辦企業的目的就是改善自己的生活,改善員工的生活,沒有很大的發心。做基金會是為了整個社會,意義更大。經營的模式其實都差不多,就是要誠信。你把每件事都做好,小事情也要用心做,不貪大,也不要老是換,慢慢累積,堅持很重要。
堅持三天是心血來潮,三個月是剛剛開始,三年才算(堅持)。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,你看馬雲走的路很空,他一人在走,沒人跟他競爭。要堅持,現在做慈善基金會沒有經驗,繼續做。每件事認認真真做,對得起良心,對得起發心,不要為了利益、面子、虛榮心去做,也要放手讓大家去做。
做慈善基金會比做公司更難,因為做公司有利,做慈善就是付出,付出,不停地付出,長期地付出,靠堅持。有的人不理解。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孤獨的事業,但是你要堅持。你如果不堅持,整個就沒有希望。我們這個社會真是有一批堅持的人在支撐,他們才是社會的脊梁,國家的棟梁。你的精神會影響別人,我們要做這樣的人。雖然我們個人的力量很弱小,但是堅持就不一樣了,我們堅持就能得到各方面力量的支持。
因為整個宇宙的公理是什麼?是善。你看,空氣是不要錢的,陽光是不要錢的,水是不要錢的,支撐生命的幾大元素也是不要錢的,不管惡人善人,一視同仁。表面上我們在做慈善,實際上我們是在回歸自然,在回歸真理的道路上前進。很多人被“貪嗔痴”搞死掉了,被名和利搞死掉了。
我們做公益慈善,看似很高大上,實質上不是這樣,我們自己走向真理,我們在回歸自然,最原始、最核心的源頭。這才是慈善真正的意義,包括佛法,一起善法都是回歸自然,回歸源頭,回歸本質。生命得到升華,人生得以永恆。不是我們創造了什麼,我們也沒有創造什麼,而是要丟掉好多東西,回歸真理的本源。這才是慈善的核心內涵,不是創造,是回歸。這跟佛法是相通的。
祥雲慈善從2015年12月創辦,到現在一年了,您有什麼感悟和心得?
通過2016年的摸索,我們在傳統慈善上找到了一些方向,也結交了一些人脈。我們得到了一些大的平台的支持,像北京的大基金會、互聯網籌款平台等。我們對所有平台開放,因為我們是慈善人,有慈善心,要有讓人在肩膀上站一站的精神。誰需要搭一下我們的肩膀,我們就讓他/她搭,鼓勵你來搭。我們一定是幫你的。你只要提出要求,我們能做到的一定做,沒有條件的,我們創造條件一起來做。
慢慢地,我們建立祥雲的慈善事業,創造一個慈善的世界,讓更多的生命被關愛,特別是讓弱勢群體得到關愛。像最近我們的點燈,燈燈相傳,是一種溫暖,光明,我們賦予它財富,智慧。通過點燈活動,把慈悲心、愛傳播出去。點燈能夠帶動大家,凝聚大家,告訴大家這裡有一個燈的海洋,財富的海洋,智慧的海洋,平安的海洋。
我們現在有關帝廟,關公是品德高尚的人,是大忠大義的化身。關公是護法神,是財神,也是商人的偶像。我們恢復關帝廟,就是要弘揚關公的現代精神,讓現代社會的企業家學習關公精神,在創造財富的時候,取財有義,有道德底線,知道因果。這樣的企業家不會生產假冒偽劣產品,不會污染大地母親,不會破壞環境。
目前現代企業缺乏關公忠義的精神,我們要大力弘揚關公文化,實現它的普世價值。在保護物質環境的同時,一定要保護我們的精神環境。讓更多人做“關公”,這樣社會就和諧了,環境也會改善。
做慈善也好,做環境保護也好,放生也好,我們先把關公精神弘揚開來,讓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的時候,那整個社會更美好,我們的工作量就會減輕。
祥雲慈善基金會通過弘揚關公文化來達到改善社會、改善環境的目的。慢慢地,樹多了,鳥多了,魚多了,水清了,山也綠了,霧霾也沒有了,整個環境、社會就和諧了。我們的子孫後代就能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、道德高尚的社會,不會像我們這樣吃有毒的食品、呼吸有毒的空氣、喝有毒的水,我們的孩子會很健康,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。這才是我們做(慈善)的意義所在。
2017年,祥雲慈善有什麼計劃?請您展望一下未來。
2017年我們重點是各種慈善項目發展,恢復關帝廟,弘揚關公文化。把關公精神弘揚出來,讓每個人來學關公、做關公。我們發掘關公的故事、傳說,賦予它現代的精神,讓現在的企業家都來踐行關公精神。讓企業家來做關公,官員來做關公。我們組織大家來學習,辦活動,邀請研究關公的學者來講課,開研討會,一起來做。
我們是個開放的平台,歡迎大家來合作。還要開展雲慈善內涵的完善工作,開展雲經濟、雲思維理論的學習,把祥雲慈善基金會建設成為一家有高度凝聚力的慈善平台,使更多的人受益。
請您給這些年做的慈善做個小結。
在這個接近十年的慈善道路,我改變了自己的家庭,改變了自己對社會的認知,自己得到了好處,這是一條光明的道路,特別有意義的道路。慈善不是社會一般行業可以相提並論的,它的意義可能不一定在我們這一生體現。我們要堅持下去。
我18歲工作,今年51歲,30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,選擇這條道路是光明的,要堅持走下去,現在我們走出了一點希望,這是不夠的,還需要堅持往前走。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、障礙,一定要克服它。我們不光是要做事做成,還要把團隊建立起來,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正能量的發光體,都是一盞明燈,把慈善的光芒傳播出去。
請您給這些年做的慈善做個小結。
在這個接近十年的慈善道路,我改變了自己的家庭,改變了自己對社會的認知,自己得到了好處,這是一條光明的道路,特別有意義的道路。慈善不是社會一般行業可以相提並論的,它的意義可能不一定在我們這一生體現。我們要堅持下去。
我18歲工作,今年51歲,30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,選擇這條道路是光明的,要堅持走下去,現在我們走出了一點希望,這是不夠的,還需要堅持往前走。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、障礙,一定要克服它。我們不光是要做事做成,還要把團隊建立起來,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正能量的發光體,都是一盞明燈,把慈善的光芒傳播出去。
在這個接近十年的慈善道路,我改變了自己的家庭,改變了自己對社會的認知,自己得到了好處,這是一條光明的道路,特別有意義的道路。慈善不是社會一般行業可以相提並論的,它的意義可能不一定在我們這一生體現。我們要堅持下去。
我18歲工作,今年51歲,30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,選擇這條道路是光明的,要堅持走下去,現在我們走出了一點希望,這是不夠的,還需要堅持往前走。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、障礙,一定要克服它。我們不光是要做事做成,還要把團隊建立起來,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正能量的發光體,都是一盞明燈,把慈善的光芒傳播出去。
在這個接近十年的慈善道路,我改變了自己的家庭,改變了自己對社會的認知,自己得到了好處,這是一條光明的道路,特別有意義的道路。慈善不是社會一般行業可以相提並論的,它的意義可能不一定在我們這一生體現。我們要堅持下去。
我18歲工作,今年51歲,30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,選擇這條道路是光明的,要堅持走下去,現在我們走出了一點希望,這是不夠的,還需要堅持往前走。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、障礙,一定要克服它。我們不光是要做事做成,還要把團隊建立起來,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正能量的發光體,都是一盞明燈,把慈善的光芒傳播出去。